【放肆閱讀】讓肌力訓練專家和物理治療師來告訴你(2),運動多樣性的重要




以下文字為翻譯並加上個人補充

原文在此:





(問題二)
疼痛可歸罪於有缺陷的運動機制,不正確的肌肉觸發,肌肉功能障礙和姿勢畸變嗎?

Jarod Hall:

將運動、姿勢、肌肉功能分類為好與壞,或功能正常與功能障礙的方法,取決於一個假設。這個假設是,有可重複和準確的方法來可以判斷甚麼是最佳動作、姿勢和肌肉功能。實際上,目前為止對於正確姿勢並沒有一致的共識──或者所謂的正確姿態比較好。

有關最佳姿勢的說法,沒有考慮到個體之間有很大的解剖學差異,以及情緒和認知因素對姿勢的影響。沒錯,人們會根據自己的心情調整姿勢!此外,這說法假設靜態的身體姿勢會決定動態的身體功能,偏離「最佳」姿勢會讓組織產生損傷和疼痛。而不是產生適應──這是身體很擅長的工作。

我們可以用那種錯誤的二分法來區分運動力學和肌肉功能。然而,我們檢視研究時,發現肌肉功能和動作機制在重複同樣動作時的變化很大。事實上,多樣的動作變化對於大腦繪圖,動作學習,以及橫跨大範圍解剖結構的負荷分佈(以防止受傷)實際上可能是有益的。我們看到患有慢性疼痛的人的運動變異性會變小,然後一直被「困在」一樣的動作裡。

就像剛剛說過的,疼痛非常複雜。許多人的疼痛經歷中,生物力學,肌肉功能和姿勢肯定有影響,然而,將疼痛的原因減少到只有這些因素,根本是完全誤解了產生疼痛的可能性。最糟糕的是,這種簡單的線性思維可能會導致不良甚至失敗的醫療管理。


Sam Spinelli:

如果動作簡單到只有好、壞之分,如果壞動作是我們所有疼痛的原因,那肯定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簡單。不幸的是,沒那麼簡單。人類喜歡用二分法,但是這些事情像光譜一樣難以切分,需要脈絡化地考量。

說到許多這些普遍的想法(好或壞的運動,肌肉不平衡等),實際上並沒有客觀定義。只是個人的意見。例如,一個人認為是正確的深蹲另一個人可能認為是錯誤的。例如我們會看到奧運舉重選手如何深蹲(膝蓋大幅向前平移),但是也有膝蓋不應該超過腳趾的觀念。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好或壞的定義,也沒有證據支持特定的標準姿勢。當我們以這種方式把問題二分化時,就不再需要批判性的推理,這是簡單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正確的方法。



圖片來源: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744/d744247.jpg


我們來看一下肌肉不平衡,是甚麼造成不平衡?如何衡量?平衡與不平衡的標準是什麼?如果不平衡會發生什麼?人們通常會特意選擇某些肌肉或關節來應用這些概念,因為這樣符合他們的信仰和偏見,但科學不是這樣運作的。要弄清楚究竟何者重要何者不重要,我們需要批判並挑戰現狀。而不是只稱之為肌肉不平衡,也許有人只需要訓練特定的肌肉,因為他們需要更強壯。花一些時間觀察患有脊髓損傷,極度脊柱側凸或截肢的人,你會開始看到這些論點中的需多破綻。


Tim Rowland:

疼痛無法歸結為單一因素!有許多不同的變量導致疼痛發生。身為肌力和體能教練,我喜歡把「疼痛是由某種原因引起的」這種說法改成「傷害是由某種原因引起的」。你不能把傷害的原因歸咎到單一因素。

例如,進行大量高強度負荷容易造成前十字韌帶損傷,傷者可能是膝蓋外翻(譯註:見下圖)控制不良和髁間隙寬度較窄,同時那幾天的睡眠質量也比較差。如果那位髁間狹窄的人有更好的膝關節控制能力,然後更小心地控制訓練負荷,可能就不會受傷了。



圖片來源:https://squatuniversity.com/2016/01/07/the-squat-fix-knee-stability-pt-1/


你會發現受傷的發生有很多因素。同樣的思路也適用於疼痛。例如,假設我們幫客戶在某天的重訓課程中安排了很重的硬舉,感覺很好。我們讓客戶在一週後再次進行這個課程,但那一周他們的好朋友在重訓時會傷到下背,於是他們去網路上找了一些關於椎間盤突出的文章來看,然後帶著工作的疲憊和壓力進行硬舉,他們覺得有一下的姿勢有點「跑掉了」。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他們感到疼痛,尤其是他們腦中正在擔心自己下背!如果他們的朋友沒有發生這種意外,他們也沒有去搜尋椎間盤突出,以及下背在硬舉過程中是如何脆弱的文章,他們可能根本不會感到疼痛。

或者,兩個不同的人可以遵循完全相同的訓練計劃並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執行練習,一個人可能會覺得痛,而另一個完全不會。疼痛的生物力學模型如何解釋這一點?此外,生物力學模型如何解釋以下任何一種情況:

•幻肢痛
•姿勢完美的人感到疼痛卻找不出任何發炎部位
•力學完美(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的人感到疼痛

說到底,重要的是,生物力學因素肯定是導致疼痛的許多因素之一。但把疼痛歸罪到生物力學因素是不公平的。


Sam Spinelli:

生物力學很重要,但是它們的重要程度因情況而異。生物力學幫助我們了解施壓於不同組織時會產生多大的壓力或挑戰,但它並沒有告訴我們這些組織能夠應付多少壓力或考驗。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衰老和深蹲能力。

生物力學認為下背,臀部和膝蓋是最受考驗的位置。但是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無法忍受膝關節大幅前移以及腰椎屈曲(他們通常在出現這些情況就停止運動)。相比之下,深蹲這姿勢在東南亞的人們在吃飯,交談或去洗手間時,是很常見的。這些人可以做出這樣膝關節前移和腰椎屈曲──這些會讓其他人無法忍受的姿勢。

我們可以用生物力學來改變組織承受的壓力,但這個決定與每個人的需求有關。例如,從地面撿物品時,我們有許多選擇,每種選擇對背部,臀部,膝蓋和腳踝都有不同的考驗。取決於你身體結構的負載容忍度,你會採用不同的選項。如果你的膝蓋沒有足夠的負載容忍,你可以讓髖關節或腰椎彎曲更多,反之亦然。

這要回歸到更多的批判性推理,不能做出適用全人類的一體主張。人類有驚人的能力,適應性強,一概而論的說法不適用於所有人。


Tim Rowland:

我要偷Greg Lehman的答案。對於疼痛和損傷,生物力學在三個實例中可能會更重要:

1.在高負荷活動期間(例如盡全力的頸後深蹲或盡全力的切換方向、側跨)。原因是,當
外部負荷超過組織承受壓力的能力時,可能會發生傷害;高負荷情況下,組織過載的彈性空
間要小得多。

2.時間適應不足。某些姿勢和位置對某些組織的壓力一定更大。例如,深蹲時明顯的膝前移運動對前膝(例如髕骨肌腱,見下圖)會施加更大的壓力。然而,這並不意味以這種方式深蹲會導致前膝關節疼痛。如果一個人每週只蹲幾次,這個區域的結構可能可以適應施加在他們身上的壓力而不會導致疼痛。然而,如果這個人每天都要深蹲,會使這些結構適應的時間減少,因此更有可能超過他們的負荷。這種情況下,以對膝蓋前部施加較小壓力的方式深蹲,可能有助於防止前膝關節疼痛的發展。



圖片來源:https://painandtraining.blogspot.com/2017/10/5-bethanie-mattek-sands.html


3.評估心理社會因素後,發現這些因素對此人的疼痛經歷幾乎沒有影響。

在有疼痛的情況下,我不認為動作可以「更好」或修正。但我確實認為如果組織、結構看起
來比較敏感,可以改變動作以減少對不同組織的壓力。例如,你可以做後跨步,讓脛骨更垂
直,而不是向跨或前行跨步,以減輕前膝蓋的壓力。這有助於減少對該區域的刺激,同時仍
可以進行訓練。並且以類似的運動模式漸進地訓練,也可能更快地讓原本的運動模式變得不
會痛。

特別要注意的是,對於運動表現而言,生物力學確實很重要。當然,某些運動項目(如短跑
,跳躍和投擲)更適合以較佳的生物力學來執行。


待續...

上篇回顧:


讓肌力訓練專家和物理治療師來告訴你(1),甚麼是疼痛科學



接續文章:

讓肌力訓練專家和物理治療師來告訴你(3),沒有不好的運動,只有不適合的運動



放肆體能補充:
無論是長時間駝背的坐姿,或是長時間抬頭挺胸的立正,都會讓身體某部位因長時間使用而特別疲勞,所以,所謂的「最佳姿勢」就是適時地變換姿勢。運動也是一樣,長期而單一的運動類型(例如都是朝前移動的跑步,全程都彎腰屈髖的騎單車)也會讓身體某部位長期承受較大的壓力而變得比較脆弱。所以,除了參與喜歡的運動,也要加入多面向的肌力訓練(例如左右的移動、跳躍;前後、上下的推拉;仰俯臥、爬行),才能讓身體全面發展。



想了解更多嗎?請聯絡我們




留言